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04 09:5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題目:八年級下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片段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教學過程中有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
(3)介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的變化;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試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課件:“教師說關鍵詞,學生猜人物,關鍵詞是江蘇淮安、南昌起義、總理、外交家。”引導學生猜猜看,它是誰?
2.學生自主回答,教師揭曉:周總理。
教師總結并導入:毋庸置疑,周總理是一位偉大的總理,但同時他也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今天我們就一同感受周總理的外交風采。
二、探究新知
(一)環(huán)節(jié)一:初探背景
提問:請回顧一下建國之初我國的外交形勢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外交形勢比較嚴峻,兩極格局之下,蘇聯(lián)對中國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
教師繼續(xù)追問:假如你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你會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面對這種外交形勢,我們采取的是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二)環(huán)節(jié)二:探析內容
過渡:作為一個新興的獨立國家,新中國在積極主動展開外交活動的時候,我們特別重視搞好與鄰國的關系,并在此過程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外交原則,這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提出
教師播放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的視頻,請學生認真觀看,結束后請學生扮演歷史小記者對當時的情況進行實時報道。
學生報道后,教師總結:1953年,中印兩國就西藏問題談判,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正式把它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行為準則。
2.內容
教師繼續(xù)提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有哪些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教師介紹其中有兩項內容后來又發(fā)生了變化,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
教師繼續(xù)追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項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ハ嘧鹬刂鳈嗪皖I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是貫徹五項原則的保證。平等互利是實現(xiàn)五項原則的條件。和平共處是目標,前四項原則是實現(xiàn)和平共處的根本基礎和前提條件。
(三)環(huán)節(jié)三:評析意義
(四)教師組織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探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組補充,最后
教師總結。
首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促進了亞洲及世界各國對于新中國的了解,對中國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結成新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極其有利的。
其次,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策劃的強權外交、“實力政策”是一個勇敢的挑戰(zhàn)。
最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和提出,為國際間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規(guī)范,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謀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教師最后強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拓展延伸
請學生口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四、課堂小結
提問:歸納總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學生發(fā)言,教師補充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課下搜集相關資料,下節(jié)課召開“周恩來外交業(yè)績”故事會。
板書設計:
題目1:我黨第一次黨代會內容
題目2:卡里曼帝國
題目3:人權宣言
題目4:三國同盟與三國協(xié)約
題目5:秦始皇陵兵馬俑
最后,華圖教師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努力學習、積極備考、持之以恒、克服困難,早日圓教師夢想!
文章來源于中國教師資格網
責任編輯:張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