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8-24 17:14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是( )。
A.水星 B.火星
C.木星 D.金星
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太陽系。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故本題選D。
2.下列科學(xué)家與其主要科技成就的搭配,正確的是( )。
A.李時珍——麻沸散 B.徐光啟——《天工開物》
C.畢昇——趙州橋 D.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A項,明代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麻沸散是戰(zhàn)國時期扁鵲所發(fā)明。B項,明代徐光啟著有《農(nóng)政全書》,而《天工開物》是明代宋應(yīng)星所著。C項,北宋畢昇改進了膠泥活字印刷術(shù),趙州橋是隋朝李春設(shè)計建造。D項,東漢張仲景鉆研醫(yī)學(xué),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后世尊稱為“醫(yī)圣”。D項正確。故本題選D。
3.下列關(guān)于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先后排序,有誤的一項是( )。
A.立春——谷雨——驚蟄——清明
B.立夏——小滿——夏至——小暑
C.立秋——處暑——白露——寒露
D.立冬——大雪——冬至——大寒
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二十四節(jié)氣。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的概念得知,二十四節(jié)氣的排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故本題選A。
4.古人對一晝夜產(chǎn)生了等分的時辰概念之后,又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我們常說的正子時是( )。
A.21點 B.22點
C.23點 D.24點
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紀時。子時: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jīng)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jīng)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因此可知子時指的是23:00—1:00點,23:00稱為子初,24:00或半夜12點稱為子正或正子時。故本題選D。
5.下列關(guān)于低碳生活方式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使用不含磷洗衣粉洗滌衣服比使用肥皂更環(huán)保
B.使用竹制家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C.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D.盡量買本地、當(dāng)季產(chǎn)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chǎn)更耗能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生活常識。A項錯誤,以往的洗衣粉是靠磷、鎂之類的化合物來去污的,漂洗后的水對環(huán)境不友好,肥皂比洗衣粉更環(huán)保。但現(xiàn)在有不含磷洗衣粉,兩者的環(huán)保程度基本一致。B項正確,竹子三五年之后,會突然發(fā)力,以驚人的速度生長。所以使用竹制家具比樹木更環(huán)保。C項正確,輪胎氣壓不足導(dǎo)致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導(dǎo)致阻力也增大了,所以油耗會變高。輪胎氣壓過高,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會減小,而汽車的動力輸出正是靠輪胎與地面產(chǎn)生的靜摩擦力來體現(xiàn),如果接觸面積不夠,會產(chǎn)生滑動摩擦從而損失了動力及扭矩的輸出,從而導(dǎo)致油耗變高。D項正確,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chǎn)更耗能,所以為了低碳生活,盡量買本地、當(dāng)季產(chǎn)品。故本題選A。
推薦閱讀:
責(zé)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