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第一中學創(chuàng)辦于1978年,是廣東省一級學校,英德市重點高中。學校堅持以“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辦學理念,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在學校內部管理、德育、體育和教育科研等四大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滦^(qū)占地面積280畝,建筑面積達68,500平方米。現有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圖書館、辦公樓等11幢,教師工作用房6幢共113套。教學、行政、生活及其他輔助用房和常規(guī)教學儀器、設施設備均按省一級學校的標準和要求配齊。還建有1000兆主干校園網,多媒體教學平臺100個;學生用計 算機300臺,教師用計算機102臺;有400米和200米環(huán)形跑道運動場各一個,有數量足夠的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和教工活動室等體育設施,可為師生提供充足的活動場地?! 〗冢乱恢修k學規(guī)模將由原來的36個班逐步擴大到120個班以上,設施設備、校園建筑、綠化、美化等硬件建設要走在粵北地區(qū)的前列。學校銳意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乘創(chuàng)省一級學校的東風,全面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啟動“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活校”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機制,促進學??缭绞降陌l(fā)展,把學校辦成清遠市一流、全省知名的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示范性的學校。
佛岡中學創(chuàng)辦于民國21年(1932年)春,創(chuàng)辦人是當時的縣長李本清(廣東省電白縣人),是一所完全中學(重點中學)。 佛岡校訓:"嚴、勤、實、樸" 。"佛中"創(chuàng)新出特色 以特色促發(fā)展"的發(fā)展方針全力打造學校品牌。經過學校全體師生的探索和大膽的創(chuàng)新,該校在發(fā)展中逐步形成了"以特長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三年來,佛岡中學的學生參加各項各類競賽成績突出,獲國家級獎38 人次,獲省級獎129人次,獲市級獎135人次;一大批教師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優(yōu)秀教師或先進工作者。
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zhèn)淳溪中學,校址就在連南縣三江鎮(zhèn)城西323國道北側的諸美沖旁。淳溪中學是三江地區(qū)各界熱情教誨的人士集思廣益于1948年7月建立的,是連南第一所初級中學。后于1953年8月與連山中學歸并為連南中學,時隔三十多年以后,淳溪中學于1985年8月正式復校。淳溪中學現有12個講授班、500多門生、40多教職員工(此中本迷信歷西席13人,大專學歷西席21人,中級職稱西席30人)。有多媒體室、風雨體育室、語音室等服從室15間。曾于2003學年被評為縣文明標兵單位,2004學年被評為普教體系先進單位,2005年評為縣一級黌舍,2005年被評為省門路交通安然鼓吹“五進”事情先進個人…… 比來幾年來,西席中共有43篇教誨講授論文在縣級以上刊物頒發(fā)或獲獎,此中省級2篇,市級11篇,縣級30篇;在青年西席根基功比賽中,有1人獲省一等獎,1人獲市一等獎、1人市三等獎,4人獲縣一等獎;有2位西席被定為省級骨干西席培訓工具并插手了首期培訓。門生中有2人在第四屆天下青少年美術書法拍照大賽中別離獲得銀獎、銅獎;黌舍文藝演出隊在縣、市演出中多次獲得好評;有4人在第5、六屆市運會中獲得好名次,此中1人突破市記載,有23人次在市第三屆多數民族活動會上獲獎。黌舍活動隊在第六屆縣運會中獲得個人總分第二名,有3人次突破縣運會記載,奪得8個單項第一名。在第四屆縣中門生籃球比賽中,黌舍籃球隊獲得了男子第一名、男人第三名的好成績……2007年中考獲得了復校以來的最好成績,陳紫敏同窗以最高分篡奪了縣中考狀元,有18人被市重點高中登迷信標的目標,失職盡責鞭策淳溪中學奇跡的不竭進步與生長。 鹿鳴關下的諸美沖,據史載是三江的發(fā)源地,三江大眾概括地說:先有諸美沖,后有三江城。 三江地區(qū)素有“文明前驅”的佳譽。早在1904午,邑人劉宴蘋、陳耀堂、莫勝章諸賢就建立了三江高檔小書院,開了連縣辦學之先河(當時連南還未建縣,三江地區(qū)屬連縣統領)。這是粵北地區(qū)汗青最長的小學之一。而后三江地區(qū)讀書民風漸開,不論家道如何,同鄉(xiāng)們均以送后代上學為志。迨至1940年前后,三江小學在校生己近千人,但因為大多數門生的家道貧寒,乃至他們中十之8、九的人在小學畢業(yè)后不克不及到連縣的中學持續(xù)本身的學業(yè)。抗戰(zhàn)期間真光中學、國立第三華裔中學等校前后遷到三江,使很多無力到連縣讀書的門生得以就近入學。真光中學、僑三中等校的到來初創(chuàng)了三江地區(qū)中等教誨的新場合場面,培養(yǎng)了一多量人才,為本地教誨的生長打下了堅固的根本,是該縣根本教誨承前啟后的汗青性階段。但跟著戰(zhàn)后各校的連續(xù)遷離,本地門生又再次面對停學的窘境。此時三江的父老同鄉(xiāng)們都深切地熟諳到在本地創(chuàng)辦本身的中學是勢之必定、勢在必行的。故當時創(chuàng)辦中學的呼聲一起,就獲得了各界人士遍及熱情的支撐。 1946年春,在何次權、何春帆、楊之泉等熱情處所教誨的人士建議下建立了“建立三江中學籌辦委員會”,公推何次權師長西席為主任委員、嚴懋煊、董昔農等鄉(xiāng)紳為委貝,經由過程墾田興學、向國表里同鄉(xiāng)策動捐助等體例籌集建校基金。至1947年底各項籌辦事情已根基落實,籌委會決定在1948年秋招生開學,并向省教廳請求備案,定名為淳溪中學。1948年8月經由過程測驗登科了五十馀名重生,9月正式上課,當時由何次權任校長、張東海任教誨主任、李少白任事件主任,西席有肖少雅、陳建廣、黃志德、黃海青、江潤明等。1948年11月11日停止建立慶賀大會,頒布發(fā)表三江今后有了本身的初級中學。 1950年2月,張東海接任校長,校舍由九皇廟搬到三江小學,次年又搬進文昌宮上課,此時黌舍已有月朔至初三各一班共百馀論理門生、十馀名教工。1953年1月,連南、連山歸并為連南瑤族自治縣,8月便將淳溪中學、連山中學歸并為連南中學,1961年7月改成連南民族中學。 到了20世紀80年代,跟著人丁的激增和各種身分的影響,三江地區(qū)的小學升學率只需70%,每一年都有近百名小學畢業(yè)生不克不及升學。復辦淳溪中學的構思在很多體貼故鄉(xiāng)教誨奇跡的人士的心中燃起。1984年12月1日在連南縣當局集會室停止的淳溪中黌舍友座談會上,老校長張東海師長西席向縣當局報告叨教并提出的復辦淳漢中學的建議,獲得了縣當局帶領的同意和高度正視,當即決定建立“復辦淳溪中學籌辦委員會”,張東海任主任委員、楊金隆、李志初、曾啟煌、王承議任副主任委員,并下設辦公室,兼顧各項事情。在下級部分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撐、捐助和籌委會全部同仁的共同盡力下,僅用了半年的時候就完成煉基的籌辦事情,并于1985年9月1日正式復校上課。當時黌舍沒有校舍,一向借友校的課室上課,直至1988年秋遷入現在的校園。復辦十數載,淳溪中學從開端的近乎“一貧如洗”、僅月朔兩個班、十數名西席能生長到本日具有14多畝校園、12個講授班、600馀師生、教誨講授設施較齊備的初級中學。特別比來幾年來,淳中人抓住機遇、發(fā)揚傳統、闡揚社會效益、安身本身扶植,全面實施本質教誨、走“自主教誨”的持色辦學門路,遵循“連合、文明、勤奮、并搏”的校訓,從嚴治師、從嚴治學,使黌舍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獲得了穩(wěn)步的進步,不論是在教誨、講授、教研還是在體裁等方面都獲得了優(yōu)良的成績,遭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淳中正朝著一流辦理、一流校風、一流校貌、一流成績的目標穩(wěn)步進發(fā),這統統與當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撐,特別與國表里人士的熱情攙扶和捐助是分不開的:遠有何次權等先賢墾田興學、今有張東海等老校友集資復校,前有僑三中校友會的助學基金,后有真光中黌舍友郭文藻師長西席捐建的語音室,另有馀海波、董盛秉等一多量關愛淳中的國表里同鄉(xiāng)……更有真光中黌舍友們的大力支撐,恰是他們的細心庇護和忘我體貼,才使淳中得以茁壯生長。淳溪中學全部師生將持續(xù)發(fā)揚先賢艱苦辦學的傳統、不竭創(chuàng)新、不竭盡力,將淳中辦成一所一流的初級中學。
清城區(qū)石角鎮(zhèn)香港勞工子弟田心希望學校沙坑教學點位于廣東清遠市清城區(qū)。學校聯系電話:0763-3739052。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